第106节(3 / 4)
跟随出海的商队至少赚了五倍的利润,之前不愿意跟着出海的悔得肠子都青了,纷纷打探有没有第二次出海。
商人会走官员的门路,沈陵就收到不少商人的拜帖,江南一带尤为多,沈陵倒是希望他们多走走其他官员的门路,越多人愿意,第二次出海怕是也快的。
压在制造业头上的大山再也没有了,此次最赚钱的就是织造,而且布匹轻薄,丝织品的价格非常高。织造也是最容易做外贸的,其次便是瓷器与茶叶、香料。
今年沈全和方氏就出孝期了,沈陵让沈世沐去接他们,他有些遗憾地想,如果开通海上航线就好了,海船快不说,走海路肯定比河流顺畅,到最近的海岸然后再换水路或是陆路。
朝廷忙着接待外使,这回语言不通真是令鸿胪寺很是为难,船队当时是找了临近国家懂这些国家语言的人做两边翻译。
汤鸣则忙得晕头转向,他听不懂人家的话,人家听不懂他的话,怎么办,总得有一方学啊!
这个时候就没工部多少事情,沈陵也能做一些整理,他让安亲王关注的一些事情,安亲王大部分都做到了,台湾岛基本上已经被占领了,他们在海上也遇到了海盗,主要是倭寇,但他们人多船大,不敢来犯。
沈陵还是觉得要加强一下武器,日后在海上遇到的情况只会更多,这一回是安全的,难保以后都是如此。
文启盛和胡文非都中了进士,文启盛运气好,碰上这道策论题,沈陵经常会和文平昌讨论,他也听了不少,他的名次靠前,二甲第十,胡文非差一点就跌到同进士。
胡文非对他的崇敬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相处中,沈陵觉得胡文非算是个实干派,倒也有几分欣赏,他本就比较欣赏少说话多做事的人,胡文非从考上秀才到中进士,也就在十一二年里头,开窍之后,如有神助,也是有运气加成的。
文启盛还年轻,自然是要考中枢院。胡文非准备先外放,他是个通透的,他根基不稳,家中资财也不多,来了京城反倒过得艰难,不如先外放积攒人脉,做出点政绩。
六月份,沈全和方氏被接回了京城,沈陵总觉得他们又苍老了几分,沈全和方氏惦念儿子,他们就这一个儿子,虽然建康府是老家,可儿孙不在身边,终归是差了什么。
沈陵在改造新宅子的时候为他们预留了一大片土地,随他们想种什么,他们这个年纪了,沈陵就担心他们在京城无趣。
京城中的外邦人多了,出海带回来的舶来品圣上收入国库之外,赏赐了不少大臣,出海的几位大人私下里也没少敛财,但圣上也不在意,毕竟五十多万两银子入库了,他们私下里拿个几百两算什么。
沈世沐倒是很喜欢研究这些舶来品,他跟着汤鸣则见了不少外邦人,他倒是有语言天赋,竟是被他学会了两门外语。
第一次出海的成功,让原本反驳的那些人都无话可说了,朝中甚至开始提议第二次出海了,沈陵能够感觉圣上的意动,谁能抵挡真金白银的诱惑,还是别的国家的。
很快,圣上便宣布明年准备第二次出海,并且增加商队,一时间全国的商人都向京城涌来。
左尚书向他透露:“孝原,圣上极有可能新设商贸部,放在六部名下亦或是单独分立还未知,你可有意愿?”
第145章 145
商贸部?沈陵猜可能就是像清朝广州十三行这种, 专门搭理进出口,他虽然很希望扶持商业,但他不善打理这些啊!
他思索了工部的活,他手里还有几个“研究项目”, 而且他已经做得很顺畅的,新设立的部门定是需要搭建部门的体系, 如今海外贸易是热点, 这一回出海带的货还算少,如果备足了货, 再走远一点,几百万两的利润应该是能有的。
商贸部自然会是一个肥水部门, 难保会成为各派争夺之地。
沈陵是个求安稳的人, 他不喜欢淌混水, 牵扯到太多利益,沈陵还是想留在工部, 他同左尚书说了,左尚书自然也高兴他留在工部, 有沈陵在,他也能省心不少,其次就是沈陵同他一条心。
左尚书同他说,也是让他有心理准备, 圣上极有可能会让他去管理, 毕竟出海的事情, 沈陵做的很好, 同那些商人商谈也都是他在做的。
圣上要专门成立商贸部的消息传出去,朝中暗中风起云涌,各方都都在暗自较劲,和左尚书想的一样,不少人都觉得圣上会让他来掌管,沈陵真是苦笑不已,圣上半点消息都没和他透露,如何让他掌管。
几个皇子手里逐渐也都有了政权,皇家的权威斗争从来不会停歇。
明争暗斗了一个月,圣上终于宣布设立商贸部,掌管海外贸易一事,而接管人令人大吃一惊,圣上竟然交给了齐王!
大家思来想去怎么都不会想到齐王身上,亏他们斗了这么久,最后来了个谁都讨不着好的齐王。
沈陵亦是大吃一惊,没想到齐王这家伙瞒得这么好,一点风声都不透露的。圣上可真是促狭,看着下面斗了这么久,最后拉出个齐王来,倒也有种解气的感觉,他被烦了这么久。
不过,他可得向齐王声讨声讨,连他都瞒得这么紧,好几回他在齐王面前诉苦,说朝中都以为他会被派去管商贸,这家伙都不透露一嘴。 ↑返回顶部↑
商人会走官员的门路,沈陵就收到不少商人的拜帖,江南一带尤为多,沈陵倒是希望他们多走走其他官员的门路,越多人愿意,第二次出海怕是也快的。
压在制造业头上的大山再也没有了,此次最赚钱的就是织造,而且布匹轻薄,丝织品的价格非常高。织造也是最容易做外贸的,其次便是瓷器与茶叶、香料。
今年沈全和方氏就出孝期了,沈陵让沈世沐去接他们,他有些遗憾地想,如果开通海上航线就好了,海船快不说,走海路肯定比河流顺畅,到最近的海岸然后再换水路或是陆路。
朝廷忙着接待外使,这回语言不通真是令鸿胪寺很是为难,船队当时是找了临近国家懂这些国家语言的人做两边翻译。
汤鸣则忙得晕头转向,他听不懂人家的话,人家听不懂他的话,怎么办,总得有一方学啊!
这个时候就没工部多少事情,沈陵也能做一些整理,他让安亲王关注的一些事情,安亲王大部分都做到了,台湾岛基本上已经被占领了,他们在海上也遇到了海盗,主要是倭寇,但他们人多船大,不敢来犯。
沈陵还是觉得要加强一下武器,日后在海上遇到的情况只会更多,这一回是安全的,难保以后都是如此。
文启盛和胡文非都中了进士,文启盛运气好,碰上这道策论题,沈陵经常会和文平昌讨论,他也听了不少,他的名次靠前,二甲第十,胡文非差一点就跌到同进士。
胡文非对他的崇敬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相处中,沈陵觉得胡文非算是个实干派,倒也有几分欣赏,他本就比较欣赏少说话多做事的人,胡文非从考上秀才到中进士,也就在十一二年里头,开窍之后,如有神助,也是有运气加成的。
文启盛还年轻,自然是要考中枢院。胡文非准备先外放,他是个通透的,他根基不稳,家中资财也不多,来了京城反倒过得艰难,不如先外放积攒人脉,做出点政绩。
六月份,沈全和方氏被接回了京城,沈陵总觉得他们又苍老了几分,沈全和方氏惦念儿子,他们就这一个儿子,虽然建康府是老家,可儿孙不在身边,终归是差了什么。
沈陵在改造新宅子的时候为他们预留了一大片土地,随他们想种什么,他们这个年纪了,沈陵就担心他们在京城无趣。
京城中的外邦人多了,出海带回来的舶来品圣上收入国库之外,赏赐了不少大臣,出海的几位大人私下里也没少敛财,但圣上也不在意,毕竟五十多万两银子入库了,他们私下里拿个几百两算什么。
沈世沐倒是很喜欢研究这些舶来品,他跟着汤鸣则见了不少外邦人,他倒是有语言天赋,竟是被他学会了两门外语。
第一次出海的成功,让原本反驳的那些人都无话可说了,朝中甚至开始提议第二次出海了,沈陵能够感觉圣上的意动,谁能抵挡真金白银的诱惑,还是别的国家的。
很快,圣上便宣布明年准备第二次出海,并且增加商队,一时间全国的商人都向京城涌来。
左尚书向他透露:“孝原,圣上极有可能新设商贸部,放在六部名下亦或是单独分立还未知,你可有意愿?”
第145章 145
商贸部?沈陵猜可能就是像清朝广州十三行这种, 专门搭理进出口,他虽然很希望扶持商业,但他不善打理这些啊!
他思索了工部的活,他手里还有几个“研究项目”, 而且他已经做得很顺畅的,新设立的部门定是需要搭建部门的体系, 如今海外贸易是热点, 这一回出海带的货还算少,如果备足了货, 再走远一点,几百万两的利润应该是能有的。
商贸部自然会是一个肥水部门, 难保会成为各派争夺之地。
沈陵是个求安稳的人, 他不喜欢淌混水, 牵扯到太多利益,沈陵还是想留在工部, 他同左尚书说了,左尚书自然也高兴他留在工部, 有沈陵在,他也能省心不少,其次就是沈陵同他一条心。
左尚书同他说,也是让他有心理准备, 圣上极有可能会让他去管理, 毕竟出海的事情, 沈陵做的很好, 同那些商人商谈也都是他在做的。
圣上要专门成立商贸部的消息传出去,朝中暗中风起云涌,各方都都在暗自较劲,和左尚书想的一样,不少人都觉得圣上会让他来掌管,沈陵真是苦笑不已,圣上半点消息都没和他透露,如何让他掌管。
几个皇子手里逐渐也都有了政权,皇家的权威斗争从来不会停歇。
明争暗斗了一个月,圣上终于宣布设立商贸部,掌管海外贸易一事,而接管人令人大吃一惊,圣上竟然交给了齐王!
大家思来想去怎么都不会想到齐王身上,亏他们斗了这么久,最后来了个谁都讨不着好的齐王。
沈陵亦是大吃一惊,没想到齐王这家伙瞒得这么好,一点风声都不透露的。圣上可真是促狭,看着下面斗了这么久,最后拉出个齐王来,倒也有种解气的感觉,他被烦了这么久。
不过,他可得向齐王声讨声讨,连他都瞒得这么紧,好几回他在齐王面前诉苦,说朝中都以为他会被派去管商贸,这家伙都不透露一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