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24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等待交卷时,那个国字脸好像只在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就一脸如常地交卷了。这让刘隆感到惋惜,这人怕是黜落了。
  刘隆与母后用完膳,说起这个人,猜测道:“他一定是因为紧张。”
  邓绥摇摇头,捧着蜂蜜水,道:“不像是紧张,也不像是生病,倒是像……”搞事。
  这人整场下来都是从容自若的神态。不过邓绥并未害怕这个名不经传的孝廉。
  这人只在母子饭后闲聊时提了一下,就被他们抛之脑后。
  孝廉之后是
  武举,两天后邓骘主持举行武举初试。
  除了民风彪悍的边郡外,内郡大小世家中参考武举的考生也多起来,尤其是小世家。
  穷文富武。这些小世家薄有资产,但缺乏上升的路径。武举是目前他们唯一晋升的通道,在得知朝廷对武进士的安排上,一些人“被迫”从文转武。
  雒阳城中孝廉武举考生齐聚,热闹非凡,一些考生的贤名也随着传播开来。
  最近雒阳士人都在称赞一位孝廉贤人,孝顺无双,品性高洁。众人都揣度他一定会被录取,然而摘取二公之位。
  刘隆也听到传言,只听了前半句,后半句没听,就对此嗤之以鼻。他上辈子见多了各种扬名求名的人,若一人真有才,那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舆论评价某人大多都是吹的,比如说某人才高,一启用便可天下太平。”刘隆冷呵一声:“贤能如母后,执政十多年,也不敢说天下太平。”
  江平笑问:“那关西孔子也是吹的了?”
  刘隆见过杨震,想了想,转而说道:“孔子不会拒绝为民请命之事。”他至今人仍对杨震年过五十才入仕途表示惋惜。
  江平笑起来:“儒生就爱弄些虚名。”
  刘隆摇头:“也有儒生重实干。对了,孝廉今日张榜。”
  江平在与刘隆说那位孝廉“贤人”时并未提名字,只当一件趣事说来解闷。
  现在朝政清明,君王贤明,主政的大臣也多清廉正直之人。整个大汉即便有天灾拖累,但也呈上升的趋势,吸引了不少贤人加入朝廷。
  像一向向往隐士生活的挚恂,正带人如火如荼地主持全国各地学校的建设和教学。
  孝廉榜单张贴出来,一共录取五十人。那位在考生之间传名的贤人却明落孙山。
  考生们惊讶之余,但又觉得理所当然。孝廉,取人兼文,文不好被黜落也属正常。
  这位贤人名叫陈直,父亲死后,将家产让给两位弟弟,自己却分文不取,独自取了老母亲朝夕奉养,友悌孝顺,世所罕见。
  取中的孝廉入朝,正要正式朝拜太后与皇帝。突然外面响起急促的鼓声。
  是鸣冤鼓!
  当初议郎沈远诬告马臻时,刘隆借助这事让太尉马英在朝廷外设置鸣冤鼓,并撤了守卫。
  没想到今日竟然有人敲响了鸣冤鼓。刘隆看向延尉,延尉拱手退出去查何人因何事鸣冤。
  太尉马英当初制定章程,将鸣冤之人归入延尉管理。
  第88章
  大朝会结束,刘隆回德阳殿换了衣服,然后去学堂上学。上课之前,刘隆叮嘱江平去探探这敲鸣冤鼓的是什么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