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12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甚至不少人都在想,就算他死了,估计想着要刨他坟的人也要排成长队,尤其是那些保皇党和郑氏皇族的遗民们。
  可他偏偏就这样做了,也不知他是真就胆大不怕死,还是觉得一个琼州岛真能保他平安。
  与此同时,京城有消息灵通的报刊也知道了登基大典上发生的事,连夜便将消息刊登了出去,就登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之上。
  且为了抓人眼球,题目还写得十分的标题党,如什么“岂约怪乎?谢丞相自定十年之约”,又譬如“风云乍起,今上于册立之日复下。”
  第93章 功成
  消息传遍京城, 便如冷水入油锅,舆情鼎沸。
  有说谢良臣终于露出了狼子野心,如今虽未夺皇权, 却已实际将皇权掏空握在了自己手中,实属大逆不道。
  当然也有人说其实这四条宪法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国中若是出昏君,肆意征战、妄加赋税、以特权赦免皇室中人又或者随意许高官厚禄封赏奸臣、谄臣,这些都是大祸。
  如今既立宪法,则皇帝再也不能随个人喜恶行事, 此举虽说有些侮辱皇帝本人,但是对国中百姓,尤其是底层人民绝对是大大的利好。
  所以虽然如今民间骂谢良臣的人不少, 且直接称他为国贼,但夸他的人更多, 尤以底层百姓和寒门学子为最,都称他此举乃是功在千秋,从此以后,华夏只百姓便再也不会出现为一姓之尊荣而耗举国之力的事了。
  也就是说, 皇室真正开始走向微末, 而百姓们却逐渐站了起来, 民为贵,君为轻, 此番算是得到切实的实践了。
  基与此,两方的激进派都吵得不可开交, 保皇一派道要复帝之尊荣, 拥宪派则完全支持谢良臣的所有决定, 道绝不能让人再复旧规, 成了彻彻底底的改革者。
  而在这舆论中心的谢良臣却无甚感觉,第二天仍旧如常上朝去了,同时这也是大融开国以来甚至华夏数千年来,第一场拒绝皇帝出席的朝会。
  他原本以为今日会有人大闹一场,不想殿中诸人却安静非常,已不似昨日那般的大受惊吓。
  谢良臣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想必是昨日齐术在当中宣读宪法内容之后,又将撰写、修改已数年的律令正式推出,大家都想看自己是否会真按其中规定施行国策,故而沉默观望。
  于是便开口道:“诸位大人,本相既与内阁订立此宪法内容,自当表率施行,因我已任丞相之职数年,此番合该重选,另与会诸位大人也将重新进行资格审查,查其有无违法乱纪者,便夺其议政资格。”
  此言一出,百官人心涌动。
  这些大臣中有不少人都想趁此良机上位,各有谋算之下,倒是忘了替后宫里的幼帝打抱不平。
  谢良臣既说此话,自然不是闹着玩的,事实上这些年他一直在与齐术讨论相关政策和流程,最终才定下了行事流程。
  即各村村民们计票选出自己拥戴之人,而之后每人又可提名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最后投票表决,选出镇上代表,如此层级递增,此为乡民选人之法。
  但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在村中种田,所以像军队、从事手工业者还有学生儒者,他们亦可依此法进行人员遴选。
  后等人选确定,则要留画像以及相关身份证明信息交与翰林院留档,等大会开始,经比对确定来人无误,后方可入会表决,若是有人冒充,则按律法判罪。
  至于这些人来了要干嘛,一是选出丞相人选,二是对如今国中各项国策、律法等提出意见。
  这是本次大会召开的议题,今后还会进行增加和修改,比如军事统帅的人选,法部长官的人选,甚至大会主要监督和组织者的人选,这些都可以在以后依次提出。
  此法新颖闻所未闻,国中百姓们半信半疑之下便试着参与其中,然后他们就发现此事竟是真的,由此也愈发关注起来。
  因他们紧盯时事,有那些以钱财或是以权势威逼别人推选自己的事,很快便为人所揭露,由此拉了不少人下马。
  最终,去上邶参会的人大约有三千人左右,这些人来自全国各个地方,有人本就在朝为官,有人却为布衣,有人是隐士学着,也有人是作坊商人。
  这些人齐聚一堂,开始了第一次大会选举。
  谢良臣因为身上仍挂着丞相之职,所以便要先在会上做工作总结,即自己以前带领内阁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又有什么计划,凡此总总皆一一说明。
  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谢良臣,往日只听他大名而已,本以为他该是铁腕凶恶之徒,却没想到他能如此耐心的在会上与他们这些布衣之人细说家国大事,倒是不少人对他改观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