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帝国公民分三等(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掉极端宗教信仰者与具有政治价值的重要贵族首领人物被处死以外,大明并没有在欧亚展开大规模的杀戮。
  在社会总财富增速缓慢,人口数量增加导致人均收入水平下降以及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后,要保持社会稳定且繁荣,通过杀戮来减少总人口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但这种办法对于亟需发展资本的大明帝国而言却是粗暴而浪费的办法,因为这些人都是最好的劳动力,也是成本最低的劳动能力。
  很多披着文化人士的皮实则是想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内资本家们也反对当今朝廷这样做,认为大明乃天朝上国,自然不等同那些蛮夷之国,自然不必尽皆杀戮,当让这些蛮夷以做工的方式赎罪。
  于是,在欧亚地区,大量的人口留了下来并成了公共设施建设与大型重工业企业的建造者。
  或许在未来,大明会面对有超强藩镇的崛起并影响中央王朝统治,也有这些留下来的人种会有进一步的政治诉求,但现在至少可以在未来几十年乃至百年来让所有的人都只认得汉字,都只会说汉语,得懂得华夏礼仪,都懂得先家国再自我,而使得这个世界减少因为自私而带来的杀戮。
  各地总督皆已安排完毕,且先后也都到达了所辖之地赴任。
  这些总督一到任首先要做的就是秉承大明皇帝朱由校的指示涤除非汉元素,尽快汉化所辖区域。
  或许每个总督实际措施会不一样,施政手段有简单粗暴也有温和的,但都在全力将这些地方进行汉化。
  一直不肯与朱由校合作的东林党人祁彪佳此时已经年过六旬,在关外也流放了数十年,如今也被朱由校派往佛郎机担任直布罗陀总督。
  虽说是山高路远,但这也算是朱由校给这些顽固的地主知识分子第一次掌管地方实权的机会。
  朱由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这些所谓的清流们将他们所认为的理想社会复制在佛郎机这些地方,这也是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
  根据地域面积与富有程度不同,各地总督的官衔并不一致,祁彪佳此时只领的是四品佥都御史衔。
  不出朱由校所料的是,祁彪佳这个总督到达佛郎机之后首先做的居然就是将马德里的阿尔穆德娜大教堂给改建成文庙和学宫。
  还在马德里王宫即自己的现在总督府正中央树立了一座孔子的巨像,甚至还在其内部挂了一幅朱熹的像。
  群臣都知道皇帝陛下并不喜儒家更不喜程朱理学,而这位祁彪佳却偏偏不顾及大明皇帝朱由校的想法,一味的要把佛郎机变成第二个曲阜,强令当地孩童少年读四书五经,背儒家经典。
  朱由校知道此事后并没不高兴,也没阻止他祁彪佳的行为,对于祁彪佳将朝廷拨给他的建造原材料采集工厂的资金挪用后拿来建造书院的事也装作不知。
  朱由校甚至还直接下旨让各地总督尽早在当地推行科举制度,朱由校要让在大明本土逐步取缔以程朱理学取士的方式,但在这些地方则只能复制以程朱理学为取士方式的科举方式。
  因为朱由校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新占领的人都跟着变成腐儒,变成甘愿服从权威的中庸之人。
  朱由校并没有限制新归附区的百姓的进阶之路,并考虑到人口问题也明确规定非战俘可以不必阉割,但只是禁止与汉人通婚。
  按照朱由校的旨令,他们只要完成了基础的汉化教育并学会说汉话就可以申请获得帝国公民身份。
  一旦获得这种生活也可以在大明做官做学问做生意。
  户部已经把帝国公民分做了三等。
  第一等是当初大明以及天启初期被征服区域内既漠北漠南以及关外的大明原有子民以及羁縻地区接受汉化后的人。
  第二等是原属于整个汉文化圈即大明原藩属国的黄种人如朝鲜、缅甸、安南等土著。
  第三等则是做出特殊贡献获得较高教育和高素质的白人和黑人以及其他人种。
  这个等级的帝国公民在大体上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细节方面略有不同,比如部院高官以及内阁和各地总督只能由第一等公民充任,而地方正堂官也只能由第一等和第二等公民充任,第三等公民做官只能成为佐贰官,但学术领域除外。
  另外,就是不同等级的公民之间禁止通婚,但第一等公民可以纳低等级公民为妾,而第一等公民却不能做低等级公民之妾,一旦违背则直接是死罪。
  除掉这些,在福利待遇以及受教育权和私有财产保护方面都是一样的,具体刑法也只是第一等公民若杀害第二等和第三等公民可以不必为第二等公民和第三等公民偿命而已,但也会有流放这样的重惩,当然第二等公民和第三等公民若杀害第一等公民则是连坐之重罪。
  正因为此,第一等公民通常被称为贵族公民,在多年以后,整个地球基本上就形成了人分三等的格局,在百年后随着地域差距变化和权力分配不同,三等变成了五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