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7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口子因为中中原因隔三差五的吵架,直到她公婆走了才慢慢和好,双方又想着对方的好,徐青启感念妻子从不计较他往老家寄钱,赵秀娟心知他的体贴,这么多年没回去都是顾念她的工作一直没能抽出时间。
  日子一成不变,没有谁会把伤口一直暴露于众人之前,吵吵闹闹不可避免,连苏榆有时候都会忍不住跟韩尚吵个几句。
  放寒假后,妙妙跟几个楼上楼下的孩子疯玩个没完,苏榆就说她:“作业写完再玩,不然不准出去。”
  小姑娘可怜巴巴的求助爸爸,“我想出去玩。”
  “没事,去吧。”韩尚正在厨房做饭,朝她摆摆手:“吃饭之前记得回来。”
  “好的,爸爸。”声音刚落人就窜了出去,不到吃饭绝对不会回来。
  苏榆从阳台收了衣服回屋,转身人就不见了,“你就惯着她吧,小时候不把习惯养成,长大了以后自制力差得很。”
  冬日的傍晚天早早就黑了,屋内有些昏暗,苏榆把灯泡拉开,又把窗帘拉上,屋内屋外仿若两个世界,小孩子们却像不知寒冷一般还在外面嬉闹着玩雪。
  北方的冬天总是少不了雪的,不像江南,哪年若是下了雪能让人稀罕好久。
  苏榆已经审美疲劳,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时还饶有兴致的拿着画笔画了下来,韩尚家的书房里还有颜料,趁着星期天回去郑而重之的给它上色,成品怎么说呢,用韩尚的话说就是灵气不足匠气有余。
  其实苏榆最佩服他的就是琴棋书画都有涉猎,且水平都很不错,不管是下象棋还是围棋周围一圈没人下的过他。
  他的字写的也好,过年的时候买了红纸,苏榆让他写春联,一气呵成写下几副,那字体绝了,是苏榆见过写字最好的人,钢笔字也写的不错,宣传部好几次想让他帮忙出个板报,都被他以没时间为由拒绝了。
  韩尚的水墨画据他自己说不太擅长,但在苏榆这个外行人来看依旧是大师级别的,音律他也懂,妙妙学小提琴时有不会的问爸爸他也能答的出来,苏榆觉得他就是个全才,他却对此并不热衷,也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
  大家眼中的韩工就是那个严肃话少、身姿挺拔的青年,而只有在苏榆面前他才会露出恶劣的一面,那些无赖与不羁像是隐藏在心底的叛逆,只有走进去的人才能一探究竟。
  或许是小的时候被逼着学了许多东西,韩尚对妙妙简直可以算是纵容,给予她最大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哪怕最后一事无成也没有关系,只要孩子快乐就行。
  如果在后世的和平年代,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苏榆清楚的知道再过十年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傻白甜的快乐只会让人不堪一击,而对于妙妙,苏榆希望她能从身到心的强大起来。
  两口子意见不和不是第一次了,以往都是韩尚让着苏榆,这次依然是,等孩子疯玩了一个星期后,苏榆就拘着她在家写作业了。
  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生活中,在妙妙八岁以后,苏榆已经放任她自己学着做饭和洗衣服,并不像别人想的那样,只有一个女儿的人家就千娇百宠的长大。
  妙妙比别人都早上学一年,上高中时才虚岁十五岁,而时间悄然来到1966年的春天。
  第94章 婚后七七
  英子毕业就跟林坤结了婚, 虽然家庭条件相差很大,但因为小伙子特别优秀,毕业就被分配到油田上研究石油的提炼, 英子跟着去了那边。
  至今为止已经过去九年,九年的时间她生了一儿两女,林坤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加班, 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操持,虽说辛苦了些, 但是甘之如饴。
  “红英,听说你妈又给你寄东西了,那么大一包裹,这次寄的是啥?”隔壁刘芳姐经常过来串门,对她时常能收到京市寄来的包裹早已见怪不怪, 谁让人家有个得力的娘家呢。
  其实英子收到的包裹不全是王慧寄的, 有时候是小林有时候是苏榆, 婆婆得了什么好东西也会托二姐帮忙寄过来,还得小心翼翼的别被另外两个儿媳妇知道,不然准得吵起来。
  儿子多的人家妯娌能相处好的极少, 英子十分庆幸当初一结婚就随林坤来了疆省, 不然跟嫂子和弟媳妇真不知道怎么相处, 虽说离亲人远,但离那些是非也远。
  林坤的大姐建国初期就响应国家号召, 跟着新婚的丈夫来到疆省的建设兵团,在这边打拼十多年日子总算是好过起来, 听说二弟和弟媳妇都来了这边,林坤的大姐每年都会过去看看他们,英子也常带着孩子去兵团看望大姐。
  边陲之地, 地广人稀,有一门亲戚走动,算是多了一丝牵挂。
  英子笑了笑道:“是我姐寄过来的,一台豆浆机,东西没多大,就是怕路上摔坏了包得严实点。”
  “是前段时间报纸上登的那种豆浆机吗?”刘芳瞪大眼睛:“不便宜吧?”
  英子:“不是特别贵,我姐就是京市机械厂的,他们员工福利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