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发一篇论文, 其性质基本等同于高级合伙人的offer、修仙小说中的证道, 如果发表论文的作者是某学校数学院的教授, 这事儿都值得在学院官网上单独写一篇稿。
  当然, 盛名之下必有负累, 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编辑部, 他们每天收到的邮件信息量,多到令人无法想象。
  至于这些邮件里, 又多少篇能有资格被送到审稿人手里……
  那些专门分拣这类邮件的审核编辑会告诉你, 在做这份工作之前, 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世上心里没数的人怎么就那么多啊?
  一般来讲, 一份按照常规流程投稿的论文, 通常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被发到合适的审稿人手里。等审稿人证实了论文内容无误, 给出自己的建议,两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过去了。
  如此耗费三个多月,也不代表审核通过的论文就能直接刊登。
  在审稿人给出了通过意见以后, 论文往往还要再经过一轮精筛,横向对比一番,才能确定出最后的名单。
  通常到了这一步,编辑部就会邮件联系作者,给出作者关于这篇论文的修改意见。
  双方需得你来我往地改上几个来回,直到负责此事的编辑点头了,这篇论文才算成功过稿。
  叶千盈的这篇论文,就是按照这个流程老老实实地走了一遍。截止到目前为止,她的论文已经通过了审稿人的审核与编辑的复核,进入了最后的名单敲定阶段。
  下午两点钟,《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的主编按照自己的习惯,准时坐进了办公室里。
  助理给他泡了一杯咖啡,主编却没有着急喝。他打开自己的邮箱,打算看一看这一期预备刊登的文章内容。
  很快的,出于一个数学人应有的好奇,也出于从事这个职业整整十年所培养出来的敏感度,主编的目光流连在了一个简单的题目上。
  “角谷猜想的进一步猜想证明?”
  因为角谷猜想的通俗易懂,也因为它的证明难度,上个世纪末的a国数学界,甚至掀起过一阵“3x+1”热。
  在那个时候,上至数学家和教授,下至普通的数学爱好者小学生,大家都尝试着用不同的数字带入进这个奇妙的猜想里。他们心里也都抱着一点“我就是那个找出例外的幸运儿”的想法,试图自己找到一个正整数经不起角谷猜想的演算,好以击破这玄妙的数学规律。
  最终,没人能找到那个特殊的数。
  再后来,角谷猜想就成为了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
  下面负责审核的编辑,能让一篇标题和世界七大难题挂钩的论文过稿,其实已经在无形中说明了这篇论文的可信程度。
  不然,每年投稿给《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编辑部,宣称自己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狂徒比比皆是,你看主编理他们吗?
  主编认认真真地从引言开始读起。
  “……让我看看,她的证明过程截止到9x10^24。天啊,这个作者真的确定吗?”
  主编喃喃自语,下意识端起手边的咖啡喝了一口,感觉这个说法实在有些疯狂。
  要知道,10的24次方是什么概念?
  10的13次方已经有一兆大小,不说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数学里,那都是个巨大的数字。
  而这个作者的论文竟然表示,她把关于角谷猜想的证明推演到了10的24次方……也就是比一兆还要再多上11次方。
  不往下审视稿件的内容,只单纯地凭借这个数字来判断,主编心里就足以浮现出一个笃定的想法——
  他还不知道这个作者所写的论文质量如何。
  但他知道,这个论文作者的手里,一定有一个质量非常过硬的计算团队,没准是一台超级计算机。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的证明和推理,不可能是凭借人类完成的。论文的作者必定借助了计算机的建模帮助,而她的计算程序显然十分出众,不然不可能达到这种震撼级的数字效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