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这个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村子,第一个考上北大的言均,言老爷子身为敬职敬业的村支书,村里人都自发组了一场流水宴给言均庆祝。
  为的就是让言均这样的天之骄子,成为村里后辈学习的榜样。
  后来言均的确是有出息了,但和妻子周岚离婚以后,不说关心一双儿女,连年迈都母亲都不曾问候,实在令村人失望寒心。
  大多数村民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内心最直接纯粹,没有金钱利益的那些弯弯绕绕。
  就算言均再怎么功成名就,不孝父母、不管儿女,就是最大的错误。
  时过境迁,轮到孙子辈的升了学,或许是上了年纪,又被儿子伤透了心,言奶奶根本就没有心劲再去折腾。
  哪怕去大酒店,只需用钱就能解决,不用和二十多年前那样,家家户户合伙开灶制作宴席。
  村里人虽然不明白,但也表示理解。
  说难听点,这是人家的孙子孙女,他们再怎么着急有什么用?
  虽说有些阴阳怪气的风言风语,也丝毫影响不到言家祖孙三人。
  时间总是不会为任何人和任何事驻足,七月底,先是杨晓星等到了华政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八月初,华东师大的虽迟不晚。
  没过一周,林莞也传来了好消息——以534的成绩被上海商学院录取。
  多么幸运,曾经的三人行实现了“九月上海见”的豪言壮语。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和两三个好友能从高中到大学都在一个城市,哪怕不在同一所学校,她们也坚信不会影响这份友谊。
  在此期间,班主任刘老师曾让班长汇集班级录取信息,有几个人让她颇为意外。
  比如——曾经一心想去北京的徐雪最后被本地的西北大学录取。
  至于原因,她也没去问过。
  不是她冷血记仇,而是想去问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屏蔽了。
  所以多么现实,又多么扎心,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流传,曾经还算亲近的同桌兼同宿舍友,也能分道扬镳。
  再比如——尚文阳依靠国家专项计划擦线考入浙江大学,这是让所有人足矣掉下巴的意外之喜。
  作为他的同桌,言静时表示在情理之中。
  后来的百日冲刺,尚文阳真的做到了。
  至于所谓把她“供起来”或者“请吃饭”,言静时也是一笑了之。
  再就是经常以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班的余辉,平常考试一直超一本线五六十分,离一本线刚好差了五十六分。
  除了班主任甚为失望,其他人都觉得是早晚的事。
  一个总靠各种作弊手段游刃考试的学生,最终的结果能有多好?
  而群里却没有陈韵的消息,据说是高考失常考了540,心有不甘报了西安补校去复读。
  对此,言静时淡定略过,不发表任何评论。
  她说过,只希望和这人再也不见,就算再见也只是陌路人。
  最引她注意的,居然是宋辞书也放弃了清北,和言尘翊一道考入了复旦大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