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午十点,许鹿穿戴整齐到达新工厂。高厂长领着她去新的办公室,那里十分宽敞明亮,一排玻璃窗户,采光极好,还有一整套的实木家具,铺着地毯,显得雅致舒适。与原来冯记纺织厂那如同杂物间的办公室大相径庭。
  许鹿看见办公桌上摆着一盆白色的蝴蝶兰,高厂长说道:“这是傅先生特意命人摆的。”
  许鹿知道蝴蝶兰的花语,最纯粹的爱,虽说不知道他是不是那个意思,但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点甜蜜。
  很快,王金生打内线电话过来,说约了申报的记者在下午来厂里见面,许鹿一口便应下了。
  纺织厂虽然还未正式开业,但来电话问询的,下订单的已经有不少。他们这个规模的国营纺织厂,在上海算是罕见。机器虽然都是国外买的,但操作的工人却都是中国人,而进货也多是棉花和蚕丝这些传统的原料。
  洋布固然有透气性好,色彩鲜艳,不易变形等诸多好处,但中国的绫罗绸缎,在国人的心目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点从以老祥记为代表的一些手工匠人那里就可以看出来。
  许鹿翻看订单,看到订单的数量大都在几百匹,证明很多人都只是试水,或者冲着傅亦霆的名头来,并不相信这家纺织厂的实力。
  “太太,其实您有经营冯记纺织厂的经验,加上冯家就是从纺织业起家的,相信您能看出来,这些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没有必要将这些订单全都接下来,只接那些有实力的布商就可以了。至于那些小商贩,一概回绝了吧。”高厂长提议道。
  许鹿跟他想的差不多。这些订单的花色和花样基本没有重复,按照纺织厂现在的规模,生产几百匹之后就换一套流水,根本没什么盈利的空间。但刚开始建厂,也不会立刻有很大的订单,不得不接这些零星的生意。
  “高厂长,我们先挑几家有实力的布商,完成他们的订单,让他们见到我们纺织厂的能力。后面我会再找机会跟他们谈更大的单子,现在也不急于一时。至于理事那边,同样的话转告他们就可以了。”许鹿吩咐道。
  高厂长在这行做了几十年,原本还担心许鹿年纪轻,做事情缺乏经验。先前能把冯家的纺织厂撑起来,也不过是靠傅亦霆帮忙。可眼下见她沉着冷静,处理事情井然有序,俨然是个做生意的好手,不由得把那点轻视之心都收了起来。
  这世上有些人靠天赋,有些人靠努力,有些人则兼而有之。
  下午,申报的黄记者在王金生的带领下,按照时间来到新厂的办公室。这是个打扮新潮的女记者,来之前,王金生已经对她再三交代过,她也满口答应。可刚坐下没多久,她就问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傅太太,不知您从灰姑娘一下跻身上流社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六十二章
  王金生和高厂长就坐在旁边,听到黄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两个人都怔住。
  王金生更是立刻起身,许鹿却对他摇了下头,笑着对黄记者说:“我想很多人都跟你有一样的疑问。我的确很幸运,从留学回国接过家里的纺织厂开始,一直都有贵人相助。我也想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既然老天爷将这份幸运给予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配得起这份幸运。”
  黄英采访过不少上流社会的人,自己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对许鹿这种靠着男人上位的女人自然带着几分不屑。但许鹿这番话,不仅把她丢出去的烫手山芋稳稳地接住,自信大方的态度,也是挑不出什么刺来。
  黄英看了一眼采访本上的问题,许鹿不按照套路出牌,导致她接下来所列的问题都没办法问了。
  “请问您跟傅先生是如何认识的呢?”黄英镇定了一下问道。
  “因为家父跟他有些渊源,所以我先去傅公馆找的他。”许鹿看向窗外的阳光,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容,“不过第一次的见面不算愉快,傅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而且我当时以为,不会再见面了。”
  现在想起当初的种种,仿若隔世一般。最开始的时候,许鹿都没有想过,自己会真的融入冯婉这个角色,更不会想到能嫁给傅亦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黄英又连续问了几个关于两人之间的事情,许鹿都很好地回答了。等到中间休息,王金生端了水来给两个人的时候,许鹿问道:“我听说申报的记者都非常专业,黄记者今天来到纺织厂之前,是否了解过我们这间纺织厂呢?”
  她这一下反客为主,杀得黄英措手不及,好在黄英也是个十分专业的记者,来之前的确做过功课,便说道:“那是自然的。这家纺织厂在国内的同类型工厂中属于翘楚,机器也是最新的,招的工人也很有经验。”
  许鹿起身道:“那黄记者不妨跟我去车间走一走,我可以告诉你这间工厂更多特别的地方。”
  与黄英同行的照相师傅愣了愣,他们明显是来挖傅亦霆新闻的,现在要去车间,这不是跟初衷相背了吗?他看向黄英,黄英却跟着起身:“那还请傅太太带路,我愿闻其详。”
  下楼的时候,照相师傅故意往后落了一些,扯了扯黄英的袖子:“英姐,咱们真的要去看工厂啊?傅亦霆的料没挖出多少,回去怎么跟总编交代?这机会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抢来的呢。”
  “你没听这位傅太太说话滴水不漏吗?再问下去,也挖不出什么爆炸的新闻。”黄英勾起嘴角说道,“反正明天我们把采访傅太太的独家放出去,不愁报纸没有销量。他们把机会给了我们,想趁这个机会给纺织厂做做宣传,我们就顺水推舟,算作是个双赢的局面吧。”
  “再说了。”黄英压低声音说道,“像这么大的民营纺织厂,在上海也是首屈一指的,本身也有新闻价值,不是吗?人家可是把申报记者的专业度都搬出来了。”
  照相师傅无话可说,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了。否则传扬出去,他们申报的专业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