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文龙义气:“你永远都是家里一份子,以后的路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陆娜才满意:“嗯,那行,以后我就家里香港两边跑……”她不急,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的。
  吕四再偷偷给她树大拇指。
  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汤灿清还是阴阳怪气:“娜娜妹现在经常在欧洲工作?”
  陆娜正在热烈的和杨淼淼讲述自己到世界各地工作的见闻,这俩才是全世界去得最多的,只是都没多少机会玩,听了就不卑不亢:“嗯,罗马、巴黎、米兰这些比较多……如果我再晋升一级签约,就要全球巡游,每年超过大半时间轮流在全球各大城市等单子,所以我决定还是签回国内,专心做国内市场,以后也多在家里跟着学点做菜做家务,模特也就是吃个青春饭。”
  苏文瑾敏锐的捕捉到这妮子从头至尾再也没喊小妈之类的称呼,眉毛抬抬没说话,给吕四挟菜:“以后有空就回家来,如果觉得在香港呆着累或者冷清,回来做事也行。”
  吕四就太能听音了:“六哥给了我机会,我会在香港做好本分的事情。”似乎也在艰难的掐断扑灭自己心底那点火焰。
  汤灿清顺便敲打:“娜娜妹运气不错啊,罗马巴黎这些地方的帅哥多得很,要是能找个外国小伙子,我们就跟着看西洋镜了。”
  陆娜就嘻嘻笑:“外国帅哥?还真不少,做模特的就不用说了,罗马梵蒂冈有个叫浪漫喷水池的地方,全都是帅哥在那转悠,全世界好多瓜女子都跑那里去以为能找浪漫,还有那个威尼斯,我们经常去那工作拍照,好多花花公子守在那里守株待兔,其实都是骗人的,专门骗女孩子的一夜情,更无耻的还要接着骗钱,被人弄上床还心甘情愿的贴钱……想骗我?没门儿!”
  唉,其实哪个圈子都是鬼精的,模特之间对这些男人伎俩估计比谁都清楚!
  ☆、第九百三十七章 土包子
  李家在渝庆的新都会广场商业地产项目比国立大厦提前一年竣工投入营运,赶在了香港回归之前。
  在这方面,李家所拥有的强大资金优势和产业操作便利比陆文龙领先太多,甫一落成,大量香港知名品牌和企业就挟渝庆直辖和香港回归的利好势头,跟着新都会广场入驻,以前从未接触过香港现代化商场,只知道百货公司的渝庆人简直大开眼界,开业的时候新都会广场里面挤得人山人海!
  陆文龙只是听汤灿清表述了当时的盛况,他明白这就是差距,同样都是黄金地段的商业建筑,自己的项目更大更耗钱,结果却相差很多。
  一分为二的两栋姊妹楼在裙楼的现代化商场之上,一栋商业写字楼只租不卖,另一栋就是酒店,同样也是四星级酒店,对于渝庆这个还在提升中的落后直辖城市,珠江集团和陆文龙都务实的只选择了四星级,但显然珠江集团是自己的连锁酒店,包括商场里面自己的连锁超市,无一不透露出规范化的操作模式。
  这一切,都是促使陆文龙静下心来学习的动力,当自己苦哈哈的几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一个项目,人家按部就班的轻松达成,效果却好很多倍,什么叫事半功倍。
  珠江集团算是给陆文龙好好的上了一课。
  所以,身为新都会广场的小股东,陆文龙每个月都能收到珠江集团寄过来所有的商厦营运报表和操作方案。
  维克托的态度很清晰,纵然是兄弟,甚至有救命之恩,但在商场上,只要陆文龙不开口,他就不会伸手帮忙,与其说掏钱帮陆文龙,不如教会他如何操作项目,凭借自身力量跨越难关。有时候,那一份份凝结了珠江集团多少年积累经验的文件方案,比什么资金都珍贵。
  最重要的是,李家在过去几年中。给陆文龙展示了一个商人或者说商业家族,在政治经济上如何进退自如。
  香港回归之前的渝庆直辖就不用说了,准确把握到地方变动,就果断投入项目,其实这个项目对于李家的整体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并不算什么支柱性的版块。
  关键是通过这种项目表达了对大陆的态度,接着在金融风暴中,就完全站在大陆一方共同抵御国外冲击,这中间有经济金融上的海外掠夺,更有政治和民意上的进攻。最后都坚持过来了,可以说过去的97年前后,对于李家来说是惊涛骇浪和惊心动魄的一两年,也是决定性的一段时间。
  陆文龙借着养伤的名头,一直作为旁观者。没有任何遗漏的看着维克托两兄弟跟老李一起演出一场好戏,李家现在开始获取收成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文龙似乎错过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日子。
  但旁观的他,未尝不是用一个半参与的心态在学习?
  相比李家这样的巨舰,陆文龙只是个小舢板,不自量力的参与那场海啸般的战役,很容易被打得粉碎还不知道为什么。难道真的要去仰人鼻息求人援手?
  陆文龙的运气……其实是真的好!
  吕四才是唯一挂在巨舰旁边的小浮筒,当整个香港都唱衰金融和地产市场的时候,她谨遵陆文龙尽一切可能和维克托站在一条线上的原则,却又有自己的看法,放弃了快进快出,看起来很容易揽金的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一分钱都吝于投入,把自己管理的那些资金一股脑投入到地产中去。
  她的态度很简单,李家说的那些金融战役和起伏波动自己根本就不懂,而且太过瞬息万变,很容易落到最后分无没有甚至倒过来亏空。杀了自己都没法赔给家里,还不如买物业,最后无论如何也有个东西。
  于是借着李家的地产航母大量资讯,在众多金融海啸中罹难的香港富人低价抛售地产的时候,狠辣的吃进,数千万资金几乎花光,却也囊括了沉甸甸的一叠产权契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